接下来要重温的是脉冲调变 Pulse Width Modulator(PWM)放大技术,它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别名:Class D。PWM 的工作原理,是透过电子开关把模拟讯号转化成脉冲,然后进行放大,再经过一组无源低通滤波,还原为线性讯号。数码扩音机的工作方式也是 PWM,直接 PCM 化为脉冲、放大,再由低通滤波变回线性讯号,把数码、模拟转换与功率放大简化成单一一次放大,理论上,这种工作方式之下,不但讯号路径极短,工序也大幅减少,失真理应十分之低。虽然,Class D 与数码放大同样是 PWM,前者从输入、放大到输出的都是模拟讯号,虽然过程中涉及脉冲转换,但是否应该称作「数码放大」,在音响界一直存在争议。完全没有争议的是 Class D 那个「D」,这只是一个次序,说明它面世时间晚于 Class A、Class B 与 Class C,并非指是「D级」技术、逊于「A级」,更不是代表「Digital」。
低失真,讲到做得到数据是一回事,还需要用耳朵作最后确认,毕竟没有人看到一堆数字就可以听到音乐。既然 NAD M32 是数码合并机,当然优先测试它的数码输入,在一众介面之中,先听听 USB 部分,讯源是安装了 NAD 专用驱动程式的手提电脑,USB 线是 Analysis Plus Purple Plus,至于 M32 的电源线是 Wattgate 插头版本的 Analysis Plus Power Oval 2,喇叭线采用 Dignity Audio 产品,扬声器用上 PMC twenty.22。
甫一开声,听到的是超高分析力的声音,高音细节锐利,低音强调层次与线条,既保留大量细节与动态,另一方面又有 Class D 的清秀与控制力。用家只要配合一款稍稍厚暖的线材,就可以产生理想化学作用。接下来换入一对 Audio Note Lexus LX 96 喇叭线稍作吊味,骨、肉比例就非常均称,无需多作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