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制作一張優秀的發燒唱片可真是不容易。著名的發燒人和唱片制作人馬濬先生經常說一句話,那就是“天時、地利、人和”。而我想在這三者中“天時”是要順之的,“地利”是要得之的,而唯有“人和”除了要靠緣分之外還要靠我們自己的不懈努力。
先說“天時”吧!這些年來古琴這門藝術在现今的社会中竟然被這麼多人所接受,都有些出乎我的意外。就算在加拿大的温哥華,我的夫人喬珊僅去年一年内她就在“陳氏演藝中心”和“女王劇院”等地演出了四场。
前一陣在“中華文化中心”的一次“古琴雅集”本来只预期有三、四十人参预,也只準備了三、四十張椅子,结果竟來了有近二百人,這麼多人只好站著聽,一站就是一个半小时,對於古琴這樣一種陽春白雪的樂器來說可說是盛况空前了。想如今這古琴的熱潮首先是由于近年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讓世界都有中國熱,聯合國的科教文組織在去年就把古琴列爲了世界文化遺産。
據說前一陣子有一張唐代的古琴居然拍賣到近800萬人民幣,這個價錢已經是可以同意大利的名琴史特拉瓦利分庭抗禮了。這其中當然也許有一些商業氣息,但是對于提高古琴的地位也不無幫助.再有这两年國內的電視劇和電影中多用古琴,如“康熙帝國”“大明宫词”“天下粮倉”“笑傲江湖”“秦颂”等。其中有些用古琴用的還满不错的,這讓一些本來并不了解中國音樂的人起碼也知道了古琴究竟是个甚么样子,是個什麽樣的聲音,再也不會出現早年香港電視劇中那六指琴魔彈出竟然是古箏的笑話了。
再有我想近年來一些唱片公司的貢獻也絕對是不可以磨滅的,比如雨果。古琴這樂器音量小,過往只是文人雅士在玩賞切磋。在音樂會上如果沒有十分良好的擴音設備和優秀的音響師的話就絕對發揮不出他應有的效果。記得我早年帶香港中樂團到台灣演出時,演了古琴和樂隊的“普庵咒”,有樂評說“這那裏是古琴?簡直是電吉他”,這評論雖然是可能尖刻了些但也是有它一些道理。
早年琴家如管平湖、查阜西、吳景略等前輩的琴藝雖然是超絕,但是那時的錄音根本沒有辦法把古琴的音色准確的錄制下來,更不要說是韻味了。那時的錄音古琴的左手的吟、揉、绰、注等演奏在聽衆的耳中都根本聽不到音高的變化而只是“嘶、嘶”的噪音。所以那時的古琴唱片也許只有學古琴的朋友和研究音樂學的學者才去聽,就連我這樣的音樂人都聽不下去,更不要說會引起一般的愛樂者的興趣了。
可喜的是近年一些CD廠家的努力,錄制了一些無論從演奏和錄音的角度來看都是非常優秀的古琴CD,從此不只愛好古琴的朋友和對中國文化有興趣的朋友有了好的古琴唱片可以欣賞之外,古琴的CD更進入了發燒友的圈子,一些好的古琴CD成了發燒友“闘機”的好材料,這也是始料未及的了。
再說“地利”!我的夫人乔珊是九嶷派古琴大師管平湖先生的再傳弟子,這管平湖演奏的“流水”在美國在發射太空船時,爲了讓進入這太空船的外星人可以了解地球人的音樂文化而被放入了太空倉中。同時被放入的音樂還有貝多芬的“歡樂頌”和莫差特的“弦樂小夜曲”。
由此看來喬珊也算得上是名門正派出身了。但是喬珊爲菲利普錄制古琴和乐队的“离骚”“普庵咒”已经是十四年前的事了,爲雨果錄“空山憶故人”等也是近十年前的事了,看起來她好像是已經退出了古琴界的這個“江湖”。在来加拿大後她投入了这美好的山水之中,也投入了西洋古典音乐的薰陶之中。
幾乎有六年的時間她完全沒有碰過古琴,有一次一個溫哥華的樂團一定要她一起演出,她拿出古琴一彈竟然讓我大吃一驚,那傳出的音樂是我過去從來所沒有聽過的,雖然我們已經相處了十幾年了。驚喜過後究其原因,我想大概过去她是学古琴的、弹古琴时只是在古琴之中,想的只是那琴譜。而今日她已经不必再去考虑她那顯赫的老师管平湖先生是如何演奏和处理,也不会再去拘泥“九嶷派”的甚么传统,古琴在她的手中只是抒发她的情感的一件乐器了,所以她的琴藝才會博得了这么多的聽衆的知音。這真要拜這地傑人靈的溫哥華所賜了。
喬珊、安老兄和筆者
|
-
1.jpg
(69.2 KB, 下载次数: 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