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马兰士面对面
杨维中
2004年12月4日上午在广州白天鹅宾馆的2127号室,来自马兰士公司本部的野元茂树和该公司(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的业务推广部经理桑原纯以及市场部的王琦(临时担任翻译)一行三人,接受了我的专访。(节选)
杨:马兰士是中国音响发烧友十分熟悉的品牌,我自己使用的就是你们的CD–95,采用了飞利浦的摇臂式铸铝转盘机芯CDM1。
桑原纯:是的,马兰士曾经从飞利浦那边获得过大力的技术支持。
杨:目前,马兰士的一些低端产品一直在和中国的厦新公司合作,这在业内已不是秘密,例如你们的CD唱机CD–6000等。我很感兴趣的是,这种合作能够延续马兰士的一贯声音风格吗?
野元茂树:由于关键的环节一直是由马兰士公司控制,所以产品的素质仍然得以有保障。当然,这种合作在初期时会有一些小问题产生,但我们能够很快有效地控制住而步入正轨。事实上,你们中国的很多企业都具有很好的生产流水线,企业管理的也相当不错,只要在质量上把好关,产品的素质也应该不错。
杨:马兰士的CD唱机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但我也同时发现,马兰士在它自己的发展历程中,也有过从不成熟到成熟的经历。例如你们在中国市场销售量最大的马兰士63,其中有过一批在马来西亚生产的机器质量不稳定而光头出现过一些问题,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野元茂树:如果追朔起来,这应该是近十年前在欧洲工厂生产所遗留的问题。当时马兰士设在欧洲的工厂关闭以后,才在马来西亚另起炉灶重新生产,CD唱机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部分,也就是子公司。在开始的生产阶段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任何新企业都会有这样一个过程。
至于你所说的现象,其症结并不完全在于镭射光头本身,而应该是与光头相关联的电路部分。退一步说,为确保产品质量,我们也非常想在日本本土生产,但这样做会因成本太高而不利于产品在全球的推广销售,因此我们必须在东南亚这边开厂生产,所幸的是这段不成熟期的周期很短,我们很快就恢复到了在欧洲生产时的质量水准。
杨:借此机会,我想向马兰士的专家们请教一个问题,在马兰士早期的一些著名CD机型里,如CD–15、CD–94(限量版)、CD–95、CD–72MKⅡ等,其转盘机芯都采用了考究的CDM系列,如CDM–0、CDM–1、CDM–3、CDM–4、CDM–9等,它们都是那种铸铝系列,是一种很厚重的摇臂机芯而足以称得上是机电一体化的精典之作,我个人十分欣赏。但现在马兰士推出的产品多采用飞利浦公司的12.10托盘结构机芯,质地很轻,既使是马兰士的CD–17,包括CD–17MKⅡ、CD–17MKⅢ和CD–19也都是如此,这样做是不是为了节约成本?
桑原纯:我知道在中国和日本,都拥有一大批“物料至上”的铁杆音响发烧友,他们以追求完美为己任。关于马兰士CD唱机机芯的问题,我觉得这要用技术进步的发展眼光来看,发烧友追求极至完美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作为制造厂家也要考虑成本和环保等因素。事实上,现在的飞利浦12.0系列机芯也能完全满足马兰士中低价位CD机的技术要求了。而且我认为,塑料和金属只要能够完美的结合,加之其它优质零配件的相辅佐,其声音效果同样也能达到很优秀,难道你不同意我的观点吗?
杨:前两年马兰士还推出了一款型号命名SA–14的SACD机和CD–16型CD机,它们在中国受到欢迎(注∶正规渠道中CD–16并没有销往大陆)。但很可惜,它们很快就又被别的型号所取代而消声匿迹了,我实在弄不懂马兰士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周期内就要更新换代,是因为市场竞争的原因吗?
野元茂树:其实你说的CD–16型CD机一直都没有在大陆正式销售过,很有可能是从香港市场串货到大陆内地的。这些机型虽然品质非常优良,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技术是在不断飞跃进步的。当我们的竞争对手有了最新产品推出来的时候,出于市场上的某些原因,我们也一定要能够全力跟上,因此不断推出新的机种、机型也是必然所趋,这是由市场因素所决定的,但在产品的质量上我们是有能力准确把握的。而且我们今后的产品发展,仍然会沿着这个推陈出新的轨迹继续延伸,希望中国的音响发烧友能够理解这一点,同时我也非常感谢你能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
杨:我的马兰士CD-95仍然用得很好而尽管它年代已久,你觉得我有必要再更新换代马兰士的新一代机型吗?
桑原纯:我的天啊!如果马兰士的所有消费者都像你这样一个产品一用就是十几年,那我们马兰士还怎样发展啊?那我们靠什么吃饭?当然尽管如此,我还是要感激你使用马兰士的产品。
杨:马兰士的唱机音色偏暖,而欧洲的CD唱机则更具有层次感和线条感一些,因此很适合用来表现交响乐。当然,我相信马兰士在定位自己的声音取向时,会有自己的审美观。在这里,我只想获得一种求证,即马兰士在定位自己产品声音风格时的依据是什么?你们是不是觉得乐器所表现出来的声音,原本就应该是这样的?
野元茂树:其实马兰士在追求音乐的过程中,没有刻意地去塑造什么。我们只是觉得音乐要有一个整体的想象空间,也就是说要能在聆听者的面前构织出一幅音乐的画面。比如说交响乐团的演奏,它就要有现场的整体感,以及有一个方位感。在日本,在中国,一些发烧友很热衷于谈到高音怎么样,低音又如何,但到是不管怎么说,音响重放音乐要讲究塑造一个音场。其实我认为,要想音响表现出浓郁的低音,那是很简单的,而音响如何为它的听众展示一个即平衡又宽泛的声场,则是相对比较困难的,至少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
桑原纯:就目前的发展而言,我相信中国和日本的音响发烧友会具有共识,即数字信号虽然比较精致,几乎能再现最微未的针尖落地的声音细节,但实际听感略偏冷,而模拟信号虽然稍粗糙一点,但音色温暖而空气感十足。马兰士虽然也追求那种精致感,但我们不会把声音做得那么冷,我们更希望把声音做得自然一些,从而令人听起来更具有亲和力一些。
杨: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说你并不排斥数字技术的应用,但要把数字技术和模拟技术双方面的优点结合在一起。我说的对吗?今天非常高兴能和马兰士技术部的专家进行交流,希望翻译能向你准确表达我的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