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我出掉了索尼3000,又加了些银子升级到了马兰士14SACD机,因为我手上的SACD碟也不少,但愿这是最后一次折腾吧。
关于欧洲机和日本机的味道,我觉得还是一个风格取向的问题,我曾经当面和马兰士的技术部设计师谈论过这些话题,并写了一篇采访录-----<<我和马兰士面对面>>。其中也谈到了类似话题,并提到了马兰士的功放和CD机在对音乐的重播中如何确定自已的声音取向...,对方对此也作了诠释。
所以我最终的结论是∶不同的品牌,不同的设计师,他们对声音的重放具有不同的理解和处理方式。作为发烧友,可以按照自已的口味去自由抉择而不必强求一致。
回想自已近三十年来的音响生涯,最大的收获是∶从喜欢、爱好到制作、实战,再到媒体、撰稿,现在又回到DIY。接触面相对较宽,对整个音响行业与发烧友个人,乃至不同地区发烧群体,发烧理念和个性....,都有了很多的了解。由于活动半径很大,因此也可以说该听的都听过,该看的都看过,所以也就见怪不怪了。
|
|